壓鑄強國 不再遙遠 - 鑄造品牌,走向世界!

 
樓主  收藏   舉報   帖子創建時間:  2009-05-30 18:46 回復:0 關注量:281
 
在今年4月下旬舉行的“江蘇省壓鑄專業委員會理事會換屆大會”上,中國鑄造學會壓鑄技術委員會顧問、江蘇省壓鑄專業委員會榮譽理事長耿鑫明先生(以下簡稱耿)接受了中國壓鑄網副總經理張沛女士(以下簡稱張)的專訪。
 
:您曾先后擔任了中國鑄造學會壓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能源刊物協會副理事長和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等10多個職務,就您看來,您對哪個工作是最滿意的?
耿:這些兼職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后擔任的。我想,只要是為企業服務,能促進國家科技進步和國民經濟發展的事,如需要我去做,我都愿意盡自己的能力,努力地把這些工作做好。因為我是學有色金屬合金鑄造專業的,從事本專業技術與管理工作的時間長一些,所以在這方面的兼職會更熟悉一些。
:您認為目前國內和國外的壓鑄業存在什么差距?主要是哪方面呢?
耿:中國的壓鑄業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目前已成為世界壓鑄大國,壓鑄件的總產量約120萬噸/年,若按廣義壓鑄范疇,即包括低壓鑄造和擠壓鑄造等。其總產量約為170萬噸/年.可以說,國際上所需用的壓鑄件,只要有訂單,中國都能承擔。
中國壓鑄業,現有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市場,國內擁有有色金屬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并擁有一支長期從事壓鑄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的專業隊伍,這就說明中國壓鑄業,已經有了進入“壓鑄強國”劃時代的物質和科技基礎。
要說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我個人認為主要是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進一步提高壓鑄裝備的制造能力,提高壓鑄生產效率,做好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在求質量、求效益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產品成本等。
我想,只要我們壓鑄界同仁下定決心,奮力拼搏,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持不斷創新,推進產業技術進步,建立好專業人材培養體系,加強基礎工藝,重視壓鑄科研新技術推廣,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構建和諧發展的新局面,再用5—10年的時間,實現戰略轉移,把中國建成“壓鑄強國”,是大有希望的。
:您編著了《金屬型設計與制造》、《鑄模設計》、《壓鑄技術標準》等多本書,以及發表了許多相關的行業論文,這些理論讓許多從業人員受益匪淺,您是怎樣理解理論與實踐的?
耿:我個人認為實踐是理論的源泉,理論來源于實踐。實踐是經過總結、分析、提煉后逐步上升為理論的,反過來再指導實踐。
我年輕的時候,從學校畢業就分配到工廠,從事基層的工藝與設計工作。當時很多工作是沒有先例的,要靠自己與同事們一起摸索,在實踐中遇到過許多難題,也走過不少彎路。文革期間和連續多年的科技人員每年參加一個月的生產勞動,我在生產第一線,干過沖天爐化鐵,焦碳爐、高頻爐化銅、電阻爐化鋁、化鎂,也造過砂型,制過砂芯,搞過金屬型與低壓澆注,開過壓鑄機,制過蠟模、鋁型等等。雖說有時很苦很累,現在回憶起來,這些生產勞動實踐,對我這一輩子搞技術與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幫助的,可以了解到實踐生產和科研中,在辦公室里遇不到的問題。
多年來,經過不斷的總結經驗與教訓,就可以少走或不再走更多的彎路。我寫一些書籍和文章的目的,是希望我們同行在實踐工作中,不再走我所走過的彎路,以促進我們的事業發展。
:祖國60周年華誕在即,許多協會、學會等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禮物”。江蘇壓鑄協會換屆可以說是向祖國60周年生日獻禮嗎?
耿:是的,協會這次換屆,可以說也是慶祝祖國60年華誕的禮物,因為換屆是關系到江蘇壓鑄協會繼往開來,讓學會事業充滿生機和活力,促進江蘇省壓鑄業更好發展的大事。
江蘇壓鑄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是全國最早進行壓鑄生產的地區之一。半個多世紀來,特別是近10年來,得到迅速發展,我省的蘇州、無錫、常州發展的最快,這三個市每市均有300家左右的壓鑄件生產廠。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全省約有壓鑄廠點1000余家,總產量約30萬噸左右,占全國總產量的將近1/4。
:我們知道,江蘇是一個壓鑄大省,那么江蘇壓鑄業有哪些特點呢?
耿:第一,壓鑄件逐步向大規模生產方向發展。億元產值以上的企業,至少在30家以上。
第二,壓鑄業的實力不斷增強。已擁有從意大利、瑞士等國內引進的最大的38000KN、32000KN等自動化的壓鑄機及國產40000KN、30000KN的大型壓鑄機。能生產像汽車V6氣缸體、自動變速器殼體等大型復雜鑄件,要求每分鐘9000轉,內部不允許有孔洞的航空鑄件,能耐150bap高壓,>95NM樞矩的鋁合金鑄件,薄壁(主要厚度在0.5mm)的鎂合金鑄件等。
第三,壓鑄產品已出口到世界各地,擴大了壓鑄市場空間。
第四,擁有較強的壓鑄設備制造能力。目前全省有10余家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壓鑄機制造廠,能生產26000KN的大型壓鑄機。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目標是能生產45000KN,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大型壓鑄機。
第五,壓鑄科研受到重視。一些企業成立了專門的工藝、設備的研發中心。
:我們中國壓鑄網是專門服務整個壓鑄行業的,希望能和貴協會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也希望您和協會繼續支持和關注中國壓鑄網。
耿:我會一貫支持促進我國壓鑄業發展的各種會議與展會,也樂意與國內外壓鑄學(協)會等社會團體及各類媒體的合作,祝中國壓鑄網越辦越好,謝謝。
 
  
       中國鑄造學會壓鑄技術委員會顧問耿鑫明先生和中國壓鑄網副總經理張沛女士
 
 
 
       中國鑄造學會壓鑄技術委員會顧問耿鑫明先生為中國壓鑄網題詞
 
 
注:耿鑫明,1938年3月生,祖籍四川岳池,武漢市人。1957年南昌航空工業學校(南昌航空大學)有色合金鑄造專業畢業,后在南京航空學院進修發動機制造。曾任國營511廠設計室主任,車間技術主任,國營精工壓鑄廠廠長,江蘇省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副主任,南京技術咨詢開發工程總公司法人代表兼四創工業控制計算機集團公司副董事長?!赌茉囱芯颗c利用》雜志總編。長期從事有色合金鑄造與節能工作,特別注重壓鑄及金屬型重力鑄造的研究。曾設計與編制了國產各航空機種及汽車、摩托車上800余種有色合金鑄 件的模具與工藝;上世紀80年代初研制的4CrMoVISi鋼代替原有的3Cr2W8V鋼作壓鑄模,使模具壽命提高到25萬以上,該項成果被列入國家《壓鑄模技術條件》標準。還參與了南京市“七五”和2000年以前科技發展戰略的討論,江蘇省“八五”節能規劃的起草工作,我國“節能法”制定的研討及調研等工作。在多年生產及科研實踐中,編著了《金屬型設計與制造》、《鋁合金金屬型鑄造》、《鑄模設計》、《國際經濟與高技術》、《壓鑄技術標準》、《在市場經濟下資源節約工作探討》、《壓鑄件生產指南》、《金屬型鑄件生產指南》等書。在有關雜志上發表《鋁型鑄造》、《大壓鑄件生產實踐》、《工業節能技術》、《節材降耗研究》等102篇論文。參與國家計委、國家經委組織編寫的《工業節材技術基礎》、《能源得利監測基礎》等書,已作為國家培訓技術、管理干部的教材,在1979~1996年期間有十余篇論文分別獲華東地區及江蘇省、南京市頒發的優秀科技論文獎。《壓鑄件生產指南》2009年獲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先后兼任了中國鑄造學會壓鑄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能源刊物協會副理事長、全國模具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鑄協壓鑄專業委員會江蘇省網主任、江蘇省壓鑄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江蘇省鑄造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南京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南京鑄造協會副會長、南京鑄造學會副理事長。曾先后被聘為南京市技術進步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東南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研究生指導小組成員,中國科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